1999-07-31

棄商從醫,淺談自然療法

棄商從醫,淺談自然療法
 

黃偉德 一九九九年七月三十一日 (本文原載 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校友刊物《逸林》)   《逸林》左冠輝先生來郵約稿,論自然療法的基本概念和前景,兼談一點個人經歷。謹草就此文,向各對輩請教。


習醫,是家人、長輩的多年的期望,蓋筆者自少體 弱多病,是醫生的好顧客,年年月月進貢,作為補償,最好就當醫生,將來多賺錢。入中大的時候,在師長鼓勵下,卻更務實挑了最直接賺錢的一科,工商管理。與 醫藥再結緣,是八九年開始的重病,教筆者遍尋名醫妙藥,為自己重尋健康之後,也在自然療法診所、有機農場、素食店工作了四年多。結果發現,行政管理營商, 終非性情之所向。於是,一九九九年一月,去了澳洲讀自然療法。   自然療法是……利用天然物質的醫學? 是對,但不全對。自然療法主要利用草藥、食療、太極、針灸、按摩、靜心、運動、瑜珈、呼吸、水療、音樂、香薰、積極人生……不單是因為這些東西自然,也在於適當地運用時,它們都較化學藥物、放射治療等安全,不良副作用少得多。   然而,自然醫學的主要哲學,是順應自然。 物先腐而後蟲生。殺蟲劑只能趕絕一些蟲,卻不能阻止物質腐敗。西醫用抗生素、抗酸劑、消炎藥、抗癌藥、止痛藥、止瀉藥,全是『抗』與『止』,是講抗邪,沒有扶正,是沒休止的補救工作。

自然醫學的治療,看疾病是身體面對困難時,不斷調節的自療過程和訊號。
發燒是身體提高運作效率,增加免疫力的機制;腹 瀉是排走有害物質的方法;嘔吐是逼於無奈的捷徑;痛是某部份需要休息,暫時不宜活動。勉強退燒、止瀉、止吐、止痛,只會妨礙復元。癌瘤是暫時儲放過量廢物 的地方,割掉了只是把屋內的垃圾房拆毀,治本方法是提高身體的機能,減少製造廢物、毒素。
 
順應自然,是整體地看世界、看人
主流西醫的強項,是微觀分析與診斷,研究對像是病原體、病理、疾病。結果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傳統中醫學的思維,重宏觀看人與大自然之關係,講『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研究的是人體內外的平衡、和諧,目標是健康。

然而,傳統中醫學也有弊病,是忽略了微觀世界。理想的自然療法,要兼重微觀與宏觀世界。  

新研究方法 自然醫學講求整全、宏觀的視野,也需要新的研究方法。

主流醫學的研究標準,是隨機、交叉、雙重屏障、對照實驗 (randomized cross-over,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背後的思維,是為每一種疾病,找尋出一個病理、病原體,然後弄出一種藥物,來消滅病原體,糾正病理。是很簡單的線性纙輯(linear, reductionistic logic)。然而,這種的方法,是方便研究,消除個別症狀。但是,現實世界中,卻未必是適切的思維範式。整體健康是無數內在外在因素的總和。
傳統中醫學、西方自然療法,都強調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焦點在人,不在病。目標是健康,不只是消除疾病。三十個人,同患糖尿病,但性情不同,愛惡不同,生理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可以有三十種不同的治療方案。
新的研究方法是怎樣?還待大家努力去思考。
 
中西醫學的結合 主流醫學、傳統中醫學、傳統印度醫學、西方自然醫學,是現時世界上的主要流派,各有貢獻。但也由為各有其哲學基礎,理論上的結合並不可能。但實踐上如何合作,卻是今日的大課題。

香港中文大學是世界上極少數兼備西醫學院與傅統中醫學院的大學,教授、同學又兼備東方文化的訓練,是極有潛質做中西醫結合研究,為人類謀健康的地方。

筆者提出上述種種論點點,不在批評主流西醫的不是,在於提出新可能,也期望中西醫學前輩指正。    

作者黃偉德 Arden Wong 一九九一年畢業於中大商學院,逸夫書院第二屆畢業生,歷任香港多家自然療法診所、有機農場、素食店,並為香港經濟日報、明報撰寫健康文章,現於澳洲悉尼Nature Care College修讀古典順勢療法 (Classical Homoeopathy)文憑,同時在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唸健康科學學位課程,主要興趣包括花藥治療、順勢療法、整全營養學、東西方傳統醫學等。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at the undesirable side effects of modern medicine has brought people to return to natural cures. However, the essence of natural medicine is not in the means of treatment (e.g. herbs, acupuncture, dietary measures, meditation, etc.), but the philosophy of working with Nature and with the disease process, not against it. A new holistic approach to healing calls for integration of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thinking. The CUHK, with its faculties in bo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well positioned to be the pioneer in this new wave.

Arden Wong is a BBA graduate of Shaw College, 1991. He is now pursuing a Diploma of Classical Homoeopathy at Nature Care College, Sydney and a Bachelor of Health Science at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 NSW, Australia.】

沒有留言: